
在南寧,資深吃貨都知道:
每條城中村,都是美食屆的滄海遺珠。
每天限量供應(yīng),煮完就收攤;不起眼的幾平米,稍不留意就會錯過,正如它的店名所說:食得既是有緣。
只有幾平米的店鋪外面,放著一張巨大廣告牌——一碗有大腸的豬雜粉,紅底黃字的醒目間可見老板對于手藝的自信。
堅持老友粉不放番茄和青菜的傳統(tǒng),這碗脆而彈牙、酸辣上頭的大腸粉,是老板俘獲豬下水愛好者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門頭拍攝于2021年,目前12塊/碗
01
豬雜粉吃得不少,加了大腸的豬雜粉卻是有點少見。到店的時候已經(jīng)過了飯點,迅速點完單之后,終于有空休息一下的老板和阿姐聊了起來。
“我們98年就在官塘這里賣粉咯!那時候還是小推車的小攤,捏,就在前面一點點的位置。”
“擺攤的時候主打的就是老友豬雜 ,開店之后食材加多了一種大腸,本來只是想多創(chuàng)新一下,也沒想過那么受歡迎。”
對于初次來尋味的食客,健談的老板總是免不了熱情推薦,而一碗招牌的老友豬雜
“你想試的話推薦老友豬雜喂,牛肉粉點的人也很多捏。”
說話間手也不停,酸筍、蒜末、豆豉、辣椒,在油鍋中迅速爆香,再把豬雜一頓快炒,鑊氣十足。最后澆下一大勺湯水,老友粉中那股獨特的“酸臭味”就散發(fā)在空氣中,讓人欲罷不能。

端出來的老友豬雜一滿滿一大碗,12塊的價格,食材豐富到都差點看不到粉在哪里,不禁在心里喊一聲“也太實惠了吧!”
大概是和同行的朋友兩個人點了兩碗,吃到撐得用手揉肚子,看一看兩個人的碗里,還剩了一半多的粉。
經(jīng)過處理的豬雜非常干凈脆嫩,而且肉眼可見的新鮮。
大腸、豬肝、粉腸、豬肉,口感豐富。食量大的還可以來一份加料老友雜,在這個基礎(chǔ)上還要再加上豬腰之類的食材,也不過才15塊。
眾所周知,大腸的處理非常麻煩,每次吃起來總覺得會有若有若無的味道,但這碗老友雜里的大腸,吃起來風(fēng)味濃郁又脆爽,腸油一點也沒有殘留,也沒有奇怪的味道,只剩脆脆的口感。
豬雜往往需要重口的調(diào)味來掩蓋自己本身的特殊味道,但這家店的豬雜吃起來美味并不是單單依賴于重口的老友味。
一份簡單清煮的豬雜粉,就能看得出老板對自家食材的自信。
如果和朋友結(jié)伴而來想多嘗一個口味,不要錯過這一碗老友牛肉粉。在豬雜粉的優(yōu)秀襯托下也完全不輸。
牛肉很嫩,用老板自己做的檸檬醬腌制過才下鍋爆炒,老板對火候的把握讓它嫩的恰到好處,不會過生又滋味十足。
酸筍也不太一樣,比較粗一些,也沒有很濃的“酸臭”味道,吃起來是酸甜可口又不失脆的口感。
每天一早,官塘市場開始營業(yè)后不久,老板就會去采購每天要用的食材了。
“早上6點就開攤啦,大概下午五六點這樣子收攤,也沒有什么固定時間,差不多賣完的時候還要準(zhǔn)備食材的”在一旁處理食材的阿姐說。
“刀每天都要磨的啊,賣得好的時候一天要用掉7副大腸,加上洗的時間,一天都要花四五個小時準(zhǔn)備。”
買回來之后,必須先把它翻過來將腸油一點一點清除干凈,然后加生粉和油清洗,充分?jǐn)嚢杈鶆?,尤其是?nèi)側(cè)要多撒一些,反復(fù)搓揉重復(fù)5至6次。處理干凈之后才能進(jìn)行腌制。
店里的配料也是老板每天下午親自準(zhǔn)備,酸菜、檸檬醬、剁椒、豆豉等,整齊有序的塞滿了小小廚房的置物架。
“累肯定是累的了,不過看到每天那么多人排隊過來吃粉,我們心里也很開心。”
說話間又來了客人打包,阿姐忙不迭的轉(zhuǎn)身又進(jìn)廚房忙碌了起來。
開在官塘的這家小店,也帶上了官塘的氣質(zhì)。樸實又充滿了人情味,低調(diào)的開在角落里,靜待有緣人的品嘗。

參與本期南寧生活志話題討論

???
食得有緣小吃店(大腸豬雜粉、老友粉)
「 關(guān)注生活志 · 讀懂南寧的每一個角落 」
© 本文由生活志團(tuán)隊原創(chuàng)出品
轉(zhuǎn)載自:
南寧生活志